您当前位置:保定理工学院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教育教学 >> 专业建设 >> 浏览文章

专业建设

学校简介

工商管理重点建设专业建设计划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工商管理重点建设专业建设计划

专业负责人: 刘会亚

项目组主要成员:李群、石晓飞、杨雪、杨岚、张楠、朱晓辉、刘洋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行业背景分析

1国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为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可以预料,这一文件的出台将会带出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无论在舆论上,还是在制度上都会给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这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建设是有利的。

2.学校申请学位授予权以评促建,有利于获取更充分的办学资源。

(二)人才需求分析

1经济的发展对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需求的增加,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条件。近十来年,我国的GDP一直保持在8%左右的增长势头。各类工商企业的迅猛发展,对各类、各层次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管理教育市场的扩大为应用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都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平台。

2.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理念的一致性,有利于工商管理整合教学资源,形成学科特色。应用型、融通性和开放式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理念,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才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受到社会普遍的欢迎。这一人才需求结构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理念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有利于发挥工商管理专业优势,通过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师的研究方向,形成学科特色。 
   3.专业定位

工商管理专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途径,采取“一主线五能力六岗位”的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3+1”和“1+N”的模式。即: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课程教学,第四学年重点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上岗实习以及选学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应取得一个毕业证和N个职业资格证。

4.办学指导思想:以“打基础、保质量、求发展”为主线,以社会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依地大之强势,立长城之特色”;艰苦奋斗,自主创新,求得“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

知识匹配、能力突出”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独立学院。

5.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工商管理专业的科学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工商管理专业领域和部门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优势

1.办学成果简介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组织的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的比赛。在学生参加的由社会组织的竞赛中,我们获得了第三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河北省赛区“三等奖”,第四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省赛区“二等奖”,也是参赛的16所高等院校间,获此荣誉的唯一一所独立学院。

自编了《管理学原理》教材,已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自编教材,更加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更加符合我们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专业定位。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有良好的声誉。

尽管我们专业建设上取得了一点儿小的成绩,但我们深知专业建设之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课程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只要抓住这些机遇,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就会充满希望。

2.专业师资及教学情况简介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日趋合理,学科梯队不断完善。工商管理专业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4名,外聘专任教师 人。获硕士以上学位(含硕士学位)的4人,其中副教授1人,高级物流经理1人。

根据专职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比较大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考核机制》。组织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互相听课,进行公开教学等活动,积极引导自有青年教师参加学院组织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课件比赛等教学比赛等机制,真正让青年教师得到锻炼与提高。

根据《学院教学质量测评体系》的要求,学院院每学期的期中,都会以师生座谈、教师座谈、学科带头人下课堂听课等多种方式来对任课教师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座谈会,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近三年期中教学检查的学生反馈资料统计结果看,教师授课的学生满意程度普遍较高。其中,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不满意率基本在5%以下。

3.教学内容情况简介

l  课程结构设置

我们高度重视课程设置体系的优化,几年来,我们在课程建设上紧跟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不断更新与充实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了“通用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术+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教学体系。 

在专业基础模块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注重学生创意性思维的训练,从专业基础课中去发现什么是管理、应该如何进行管理。在专业技术模块中,我们强调了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完备性。在专业方向模块中增加了相邻专业的知识,让学生们自主地选择喜欢的专业知识,为增加就业渠道,扩大视野打下良好的基础。专业方向课课程模块的设计增加了学生专业课选择的范围,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增加了专业选择方向。

目前,我们能全部开出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以及专业方向课。课程教学大纲完整、规范,能体现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特点。

   l  教学手段与方法

我们积极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理论教学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4.办学条件简介

l  实验室建设

工商管理专业现有专业实验室两个:第一,工商管理综合实验室。实验室有电脑90台,现正在计划购买教学所需软件。目前实验室能够满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数据检索的需要。第二,沙盘模拟实验室。实验室采用台式沙盘操作台的布置,能够满足《ERP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需要。在建实验室为商务模拟实验室,该实验室能够满足商务谈判、人力资源情景模拟等课程需要。

l  教材与图书资料

为尽可能把最新科研与教研成果应用到专业教学中,各门课程尽量采用全国优秀统编教材。目前,我们使用的2005年以后出版的教材占选用教材总数的90%以上,这些教材更加贴进市场经济的需要。

此外,自编了《管理学原理》教材,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这自编教材,更加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更加符合我们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专业定位。建立了自己的资料储存柜,向全体教师开放。

l  实习基地建设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规律(管理不仅在于知,更重要的在于行),采取了理论总结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课堂、校园培养与校外实习基地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取了认识实习与专业实习、集中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先后建立了三个比较稳固的课外教学实习基地——大午农牧有限公司学生实习基地,河北民得富复合肥有限公司学生实习基地和白沟镇学生实习基地。

先后有工商管理专业的近600名学生参加到实践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生活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都有很积极的意义。也为就业积累了经验,很多在实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直接与企业签约就业,拓展了本专业的就业渠道。

  5.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工商管理专业取得了比较喜人的成绩,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环境,工商管理专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l       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青年老师比例大,学历层次有待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研、科研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l       专业特色体现不明显。虽然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工商管理专业形成了“两式两化相结合”的现代教学特色格局。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并没有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展现,还不能充分实现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专业定位特点。

l       教学条件需进一步完善。高档次的模拟实验室数量不足,某些教学设备需要增加。

l       工商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对理论总结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课堂、校园培养与校外实习基地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改革力度和深度还不够,学生的校外实习环节偏弱。我们只建立了三个比较稳固的课外教学实习基地,从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速度和程度。

l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对外交流相对减少,科研工作相对薄弱,导致晋职晋级较慢,影响了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速度。

l     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我们的绝大多数课程通常采用大课堂教学,这样虽然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改革传统的大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还是有一定困难。

三、专业建设目标

(一) 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专业定位,培养专业核心竞争能力;课程建设与时俱进,体现学科发展和时代要求;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强化实践教学的建设和管理,全力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构建教学科研和谐推进专业建设的良性机制。

(二)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

1.稳健发展办学规模,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和选择,以3-4个行业或领域为重点制定本专业培养目标,并根据其特点和要求,确定职业群和岗位群;

2完善本专业的应用性PACE素质与能力评价体系:应用性个性素质与能力(PPersonal Skill and Competences); 应用性专业素质与能力(AAcademic Skill and Competences);应用性职业素质与能力(C: Career Skill and Competences); 应用性综合素质素质与能力评价系统(E: Evaluation System 

3.继续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力度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考试制度改革、教材改革等。增加实践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素质与能力综合训练课程

4建立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形成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建设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教软硬件,设计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系统等。提升实践教学条件。

5.优化教师结构,教师定点定期深入企业调查实习,以应用性为导向,研究企业的实际课题,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带动教学科研,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

6.探索和完善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途径,采取“一主线五能力六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及“3+1”和“1+N”的模式。即: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课程教学,第四学年重点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上岗实习以及选学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应取得一个毕业证和N个职业资格证。

四、重点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构建“一五六”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和教育规律,进行社会、行业、人才需求背景分析,通过对工商管理生产一线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职业关键能力和整体职业能力调研分析,系统构建“一主线五能力六岗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工商管理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五大核心能力为目标,以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管理、物流管理、投资理财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六个具体职业岗位为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下,根据企业对具体岗位人才的需求变化,在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行业专家的论证和指导下,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同时,贯穿“实用+先进、实战+示范、实效+拓展”的教学理念,形成工学深度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三本教育特征。通过三年建设,对重构的课程体系不断加以优化和完善,逐步完成教学向新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过渡。

2)加强实践教学监控

实践教学是学生职业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而实践教学环节中和生产实际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顶岗实习,由于社会发展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该环节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差异性,所以应加强该环节的监控。在经过充分考察的基础上,工商管理专业与企业共同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小组,小组由学校和企业的领导层组成。导员工作和专业教学工作相应深入到企业,为保证专业教育的连续性和拓展性,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带队。企业和专业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共同考核学生的顶岗过程,不合格的要重新顶岗,直至合格为止。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

1.构建课程体系

建设思路与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按理论教学、集中实践教学、个性发展、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职业技能和综合教育模块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强化学生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积极推进学科创业大赛、职业资格证、发表论文、社会调研与案例分析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到2015年,争取院级精品课程达到2门以上,将《管理学原理》建设成北省精品课程,再编写教材2本。

按照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构建以适应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不断充实、完善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能力更强,更具有社会竞争力。同时,课程建设过程中,增强课程内容的适应性、基础性、新颖性、开放性、实用性,实现备课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实现授课手段的现代化,诸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等。

1)锐意教改

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课程实习,校内模拟实验室、实训室的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坚持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原则,把课内和课外打通,让学生自主组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使他们走上社会后有更好的发展。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在教学模式上,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同时采取竞争或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真正做到课程体系合理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理论教学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使教学活动的重点发生转移——从教转移到学、从教师转移到学生、从传授知识为主转移到使学生形成包括5个层次(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格)的素质结构为主。

进行考试制度改革。目前,大多数课程的考试中还普遍存在考试内容偏重分析理解轻视积累运用;考试题目芜杂琐碎;考试手段机械单一;考试试题答案片面绝对等现象。这些现象偏离了大学的学习规律,削弱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考试方法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十二五期间,工商管理专业拟建立开发出一种能够提升应试者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考试方法,并全面实施。改革现有考试考核模式。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专业某一领域的技能考核内容,积极推行“双证书”教学。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课程的考试、考核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专业课程,采用口试、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等形式进行考核。同时加强社会实践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考核范围,根据学生本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材施教,加强专业特长的发挥和发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本专业的考研率。本专业培养定位是:一部分同学考研深造,一部分同学去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分流发展,分层次培养,构建立体多维的专业教育教学空间。为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举办针对本专业考研指导课程。拟以讲座的形式,向广大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学生)介绍考研的相关信息:考研的形势,考研的方向,考研的复习计划,考研的基本注意事项等等。用以提高学生对研究生的进一步认识,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目的性,也为有志于考研同学指明方向。

继续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力度,探索和完善“课堂教学、校内实验实训、校外实习实训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完全胜任企业要求。探索一条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提高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

科学分配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所占的比重,在课程体系上,充分展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课程体系结构市场化的教学内容改革中,工商管理专业适当加大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规律(管理不仅在于知,更重要的在于行),工商管理专业将进一步加强理论总结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课堂、校园培养与校外实习基地培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与深度。

2)工商管理对职业岗位关键技能的要求,由企业和专业共同完成对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管理、物流管理、投资理财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课程的改造。

3)按照“根据工作过程设课程”的原则,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管理、物流管理、投资理财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确定为专业的核心课程,以校内外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课程目标。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实行模块化教学。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及行业专业人士的意见,特别是向用人单位了解、调查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需求,形成能反映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并符合工商管理实际要求的课程组合,进而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在保证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基础上,加大对工商管理应用软件的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强化训练;在课程结构调整上,按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来重新组合课程,改变原来将课程分为专业理论性课程体系、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基本素质及拓展性课程体系的方法,将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职业技能课程采用模块化结构,按照岗位任务要求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内在的逻辑关系,整合成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打破学科课程知识化、系统化的倾向,积极实施职业技能课程的整合。

4)核心课程覆盖专业所针对的岗位群,其主要岗位有: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管理、物流管理、投资理财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

5)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商管理职业资格相关考核的内容融合到专业课程之中,将职业资格内容课程化。

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落实到课程之中,教师在专业教育中也需要承担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为学生职业道德的提升提供指导和帮助。

7)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的指导和培养。

8)深化课程内容改革

在课程教学内容上紧紧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目标,加强专业能力训练,细化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要点。依照“实用+先进、实战+示范、实效+拓展”的培养方式,培养适应本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多种基层工商管理岗位操作技能、宽视野、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工商管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9)加强优质核心课程和配套教材建设

 

组织3名专业教师组成课程建设小组,对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同时对上述课程编写配套实训教材。

(4)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和带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和完善。

5)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管理能力;改变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推行基于工商管理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根据目标岗位关键能力,结合学生在生产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开发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改革现有考试考核模式。新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课程的考试、考核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专业课程,采用口试、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等形式进行考核。同时加强社会实践和学生定岗实习的管理,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考核范围,根据学生本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材施教,加强专业特长的发挥和发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

1.专职教师队伍

1.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好人才培养的工作

建设目标: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我们将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外出进修等多种手段来不断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改善职称结构。学科每年都要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外出进修或参加学术会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扩大信息沟通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优化教师职称与年龄结构。目前本专业的专职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比较大,而且青年教师的职称以讲师为主,使得专业教师队伍出现了中间层教师的断裂。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打算在“十二五”期间引进2-3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中年教师作为教学骨干。高级职称应占到60%,研究生应占到90%以上,争取一定数量博士。吸纳双师型社会任职的优秀人才来充实本专业的教师队伍。对青年教师,重点进行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规范等方面的培训和提高。一方面我们要利用好校内、外“名师”资源,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开展“以老带新”, 建立“传、帮、带”机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另一方面对个别教师根据需要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行短期培训、学习。同时鼓励教师攻读在职博士、硕士。

 重点对中年教师进行在岗培训。目前本专业中年轻教师居多,尽管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效果不错,整体水平较高,但仍需通过在岗的不断学习和提高以适应专业发展和创新的需要,在岗培训主要是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的探讨,如全程听优秀教师的讲课,以此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间互相听课取人之长实已之短,相互提高。教研室定期进行教学研讨会,介绍经验;举办观摩教学等多种途径。

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现已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随着专业的发展,我们要引进少量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从整体上进一步优化工商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同时,我们还要外聘知名专家学者23人,扩大学术信息量,激活学术活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为教师提供相对宽松和自由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在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为教学和科研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注重情感沟通,留住每一个应该留住的人。培养工作,做到有计划,高标准,严要求,多帮助。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加大鼓励力度,使每一个成绩显著的教师得到相应的回报,使每一个存在差距的教师感到必要的压力,使原有教师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013年,争取每年有1-3项教研科研项目,每位专任教师发表论文1篇。5年内,主持省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1-3项,并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2)专业教师的培训和提高

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分工和专业发展方向,接受先进的培训,使其具备所任课程范围内的岗位技能。

培训方式有:到大型公司接受培训、国内的进修或培训等。通过教师下企业不但锻炼了队伍同时也收集的资料强调将调研到的一手资料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地方和社会服务,开展各级各类技术培训、教育工作,为企业单位提供大量的专业支持。同时,共同参与企业项目、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使教师成为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主力军。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两年后专业专职教师队伍要达到8名,兼职8名,兼职教师从住保高校骨干教师及行业中高水平的企业人才中选聘,优化“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的结构。

聘请来自企业的专家作工商管理专题讲座,使学生及时掌握工商管理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技术成果;聘请企业内部的高技能人才和住保高校骨干教师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对学生培训工商管理岗位职业要求和必须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建立专兼职教师管理机制,探索一套专兼职队伍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管理模式。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校内实验实习条件建设

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和推动实验室建设,完善工商管理综合实验室和沙盘模拟实验室以及相关设备,完成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相关软件的安装和调试,完成相关软件的二次开发应用,完成商务模拟实验室,使该实验室能够满足商务谈判、人力资源情景模拟等课程需要。室建设达到内一流水平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巩固三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大午农牧有限公司学生实习基地,河北民得富复合肥有限公司学生实习基地和白沟镇学生实习基地。新增4个校外实习基地,充分满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的需要,形成专业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指导、共同评价的运作机制。

 (五) 其他建设项目

1.建设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库,提高社会服务辐射能力

1)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内容

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建立工商管理专业数字化专业资源为核心的优质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包括工商管理专业多媒体教学资源专业前沿技术、行业发展相关信息等。积极参与学院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社会服务辐射平台的建设,打造具有无时空限制的工商管理教育和终身继续教育课堂。

数字化专业资源建设。数字化专业资源是整个专业资源库中最核心的部分,将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核心知识、法规、关键技术、最新观点、典型案例等,依托互联网,以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课件等载体形式,构建先进、通用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整合和应用各类教学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学、研究资源服务体系。具体包括:

多媒体课件库,收录所有专业课程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教师授课时制作的高质量PPT课件为主,构建专业的优质PPT课件共享平台;

工商管理专业群专业信息文献库,收录与整理与专业相关的图书、报纸、期刊、报告、标准、专利、学术会议资料、学位学术论文、法律法规等资源,形成规范数据库,为相关专业提供文献资源;

建设专业综合试题库,由各专业所有课程的子试题库组成;

建设专业综合案例库,有个专业所有模块的案例组成

专业视频、动画、图片库,收录专业图片资源以及专业实训类为主的片段型视频教材和解决难点、重点为主的动画教材; 

案例库集成专业各模块的教学案例和研究案例,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学、研究资源服务体系

2)社会服务辐射

①积极开展工商管理咨询业务,在为本区域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基础上,为企业工商管理决策提供指引和帮助。

②利用与企业共建的实训中心和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工商管理人才培训,面向其它院校开展师资培训。

2.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培养过程的质量考核。借鉴国际上通用的认证体系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考核,特别是将ISO质量认证体系纳入专业管理,加强过程管理,监控培养过程,考核培养结果。对专业培养质量的评价,采用专业毕业生毕业一年后评价和企业综合考评相结合的方法。

2)继续加强毕业生的跟踪,及时了解企业的反馈。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反馈制度,保证在与毕业生联系的同时,相应与企业联系,及时取得学生在企业的全面信息,以利于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3)强化院督导小组、系督导小组的督导作用。将督导发现的问题和意见整理汇总,及时转达到问题教研室和教师本人,加快解决和改善。妥善处理问题和发展的关系,既要有利于问题的改进又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同时要将评审的结果与教师的业绩相结合,督促教师不断完善和提高业务水平。

4)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在现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人员结构,定期开展专业建设座谈会,通过专业委员会和行业企业达到有效的沟通,不断获取行业最新动态。不断解决教学课程体系中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环节,不断深入探讨如何改善教学方法和内容。在利用外脑的同时积极开发校内资源,所有活动都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人员参与人才需求分析与预测、培养目标与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与开发、职业能力培训、就业指导等全过程。根据典型企业用人的需要和特点,制定及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5)完善五评制度。将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课;专家评教;社会评人的五评制度继续贯彻执行下去,并将教师业绩考核与测评结果相联系。

 

    (6)定期开展教师学生交流座谈会。定期组织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举行学习交流座谈会,针对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内容进行讨论,以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