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理工学院 关于举办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补充通知

各院部、各处室: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课程思政建设和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提高产教协同育人成效,提升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能力和自主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根据工作安排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对保定理工学院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以下简称校赛)下发补充通知。通知如下:

一、校赛主题

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

二、校赛目标

坚持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提高产教协同育人成效,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三、参赛对象

我校在职或正式聘用教师,职称涵盖包括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主讲教师近五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两轮及以上。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四、组织安排

(一)校赛流程

比赛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网络评审,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组为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根据网络评审成绩由高到低排名,不超过50%的参赛教师进入第二阶段即现场评审阶段。现场评审内容为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进入现场评审阶段的参赛教师,将依据网络评审(60分)和现场评审(40分)成绩的总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得奖。

1.网络评审。

参赛教师需在12月20日前准备完成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对应的教案和课件、申报书、教学大纲、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创新报告)等相关材料。12月23日前以学院为单位提交相关材料后,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并确定进入现场评审的参赛教师名单。网络评审满分为60分,其中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占40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成绩占20分。

2.现场评审。

现场评审以教学创新设计汇报为主,参赛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全面说明整门课程的设计思路,突出教学改革与创新,突出课程思政元素,并展示教学创新成果支撑性材料。汇报时长不超过13分钟,专家评委提问交流时间不超过10分钟,满分为40分。现场评审预计将安排在寒假教师培训期间进行。

(二)材料要求

1.申报书:申报书样式详见附件2-1。

2.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创新报告)。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教学创新的措施、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教学创新(课程思政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2-2。

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

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具体要求详见附件2-3。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要素。

五、奖项设置

具体奖项设置如下:

(一)个人(团队)奖

分设一、二、三等奖。比例分别为15%、35%、50%。

(二)优秀组织奖

对在校赛开展过程中教师参与度高、比赛成绩突出、影响效果明显的学院,授予“优秀组织奖”。

     六、其他事项

(一)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本次校赛,认真做好教师的参赛动员、组织推荐及竞赛的支持、保障工作,严格审查参赛教师资格。

(二)参赛教师应保证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

(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河北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环节之一,校赛一等奖教师将作为河北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储备人选,还将作为我校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等各类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参考。

附件:1.保定理工学院第五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

评审标准

2.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参赛教师申报

书及支撑材料明细

 

                                                                          保定理工学院

                                                                                                                                          202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