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提升经济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与实践水平,经济学教研室解兵老师于2025年4月1日前往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行深入调研与交流。此次调研聚焦于产学研协同模式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旨在汲取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经济学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及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1、优化课程架构,契合产学研需求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滢老师详细介绍了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历程、专业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李老师指出,产学研协同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产生了多维度的深刻影响。在课程设置上,促使高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了解到当下市场对数据分析、金融科技等领域人才的大量需求,各高校经济学专业纷纷增设相关课程,使课程体系更贴合行业实际需求,让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接轨。此外,双方就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重点探讨。李老师分享了在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学科竞赛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校教师拓宽了实践教学的思路。我校教师也就自身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方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深化实践教学,接轨行业需求
随后,在实践教学层面,李老师指出,产学研协同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企业为学生开放实习岗位,学生能够深入企业内部,参与实际项目运作。学生在实习期间参与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等项目,将课堂上的经济学理论用于实际分析,极大提升了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企业专家走进校园开展讲座和实践指导,定期邀请企业高管举办讲座,分享真实商业场景中的经济决策过程,让学生更直观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
3、落实调研成果,开启经济学教育新篇
此次调研为专业探索产学研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无论是在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强化,还是师资队伍建设与产学研协同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此次调研不仅对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了进一步理解,也为专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下一步,经济学专业将结合此次调研成果,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经济学专业人才。
编辑人:王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