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总有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穿越斑驳的窗棂,望向远方;总有一双双粗糙黝黑的手掌,扎根隐秘的深山,含辛茹苦;也总有一群怀揣热忱的年轻身影,跨越山川湖海,奔赴而来。 当盛夏的蝉鸣奏响序曲,资源与工程技术学院“资源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带着知识的火种、温暖的关怀与无限的期待,走进乡村。他们以青春为笔,以爱为墨,在这个炽热的季节,书写下一段段动人的篇章。
蝉鸣声声,骄阳似火,团队成员们背起行囊,告别城市的喧嚣,踏上了前往乡村的道路。车窗外,风景不断变换,他们的心中满是对未知旅程的期待与忐忑,那是对即将开启的志愿服务的憧憬,也是想要为乡村居民们带去些许改变的坚定决心。 团队抵达合婚台村,映入眼帘的是高低错落略显陈旧却整洁的房屋,以及村民们质朴纯真的笑脸。村庄里,简陋的居住环境与村民们淳朴的眼神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心,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要在这里倾尽全力的信念。
在与村干部及村民们交流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本村的各种特性。合婚台村地名来自于北宋传说:穆桂英因杨宗保延误军令欲行军法,夫妻反目,后寇准借“休书”调解,促成二人在高台合婚,由此得名合婚台。 村内现常住居民仅有四十余人,远不及数年前的二百余人。据团队成员了解,本村因地处山区,往年供水极不稳定(因当地用水需从山上引水,能否用上水取决于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是否稳定),导致当地无法进行多类型的耕种,截至目前,仍然在一年当中仅能种植玉米一种作物。
当谈及山区常见的种种果树为何无法在当地种植时,村民给出了详细的解答:“种果树需要很多一直有的水,我们这里到了旱季,人都吃不上水,哪有给树吃的水!”
聊到目前村内的状态,村民们颇有感慨,“我们这里是洪涝灾害区,前两年发的大水把我们这里好多路都冲毁了,国家出了大力帮我们修路,这两年还在山上打了九口大井帮我们找水。”一位老人感慨,“真得感谢国家没有忘记我们大山里的人民,一直在帮助我们!” 在热心村民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一同前往大山深处参观该村取水引水工程。在踏过众多泥泞之后,豁然开朗的一大片空地吸引了成员们的注意力。“这个大水泥坑就是井吗?和我们那里的井一点都不一样”一位同学问道。“山区里不像平原,尤其是我们这种缺水的地方,找水非常困难的。”村民道,“咱们是看不到井里面的,为了保证水源干净都要封起来的,但是现在咱们看到的这一块就是我们用水的大井了。” 在初步了解了当地的自然情况及面临的难题后,刘沂楠同学运用其地质学专业知识对当地进行了初步勘探分析,并将考察情况进行记录。未来,我院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地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针对当地用水难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稍作安顿后,团队成员们在合婚台村支部书记及合婚台村主任带领下,携带着米、面、蛋、烧鸡等日常食品一同前往尚未迁离本村的较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支部书记边走边为大家讲解了每户家庭的困难情况,以及当地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引得团队成员的感慨:“脱贫攻坚战真的打的太漂亮太伟大了。”
在实地走访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团队成员对于当地许多独特的植物颇感兴趣,村民们毫不吝啬地为大家讲解每种植物的特性,在欢声笑语中无形拉近了团队成员与村民们的距离。在看到有尚未做完的农活时,成员们积极投身劳动之中,为村民减轻负担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技能。
临近返程,村民们对于团队成员们十分不舍,每家每户争先恐后地想让同学们留下一同就餐,”这儿以后就是你们的家啊,空了一定要家来看看啊!以后可不要忘了我们啊!“村民们激动道。这一张张淳朴的脸庞,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将永远刻在每位队员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