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定理工学院教育学院特别邀请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春炬园长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新时代儿童观与教师专业视角”的讲座。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郑楠、教学副院长王志萍、学前教育教研室主任葛江宇、学前教育教研室副主任赵亚楠以及学院师生共同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在温馨且富有启发性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张春炬园长凭借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生动鲜活的案例,为教育学院师生搭建起一座深入理解“教育本质”的桥梁。
循关键期,启认知,激天赋
张春炬园长以动物“印刻现象”类比,指出儿童成长存在关键期。3岁、4.5岁左右、5岁前后分别是语言、书写、阅读发展的“黄金时段”,需教育者敏锐捕捉呵护。她借“鱼就是鱼”的故事,结合皮亚杰理论,阐释儿童会依自身经验构建世界认知,儿童的世界有专属的逻辑与诗性。在新时代儿童观下,儿童具有哲学家、艺术家与梦想家三重身份,成人应切换“儿童视角”,关注儿童主动性以找准教育起点。
以专业之光,护儿童成长
在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议题上,张春炬园长率先提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中提出的重要论断:在提升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里,专业化是极具前景的中长期策略。她结合教育学家顾明远的观点着重强调:“社会职业存在一条铁律,即唯有实现专业化,才能拥有社会地位,才会赢得社会的尊重。倘若一种职业人人皆可胜任,那么它在社会上便毫无地位可言”。由此,她指出教育并非“人人皆能为之”的普通职业,而是需要教育者凭借专业的爱与智慧作为支撑的特殊事业。
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应对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他们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量身定制适合的教育方案。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以确保自身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专业之光,为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